拖延症:一场看似“躺平“的”内卷“

书桌上写满日程的纸条被你扔在一边视而不见,已完成的作品在一遍遍吹毛求疵的修改中同你一起陷入迷茫......也许心里有个声音对你说:“别拖了”,可截止日期最终还是变为了“遥遥无期”。

生活中,有时会因为不同的原因推迟或是拖延我们所做的事情。然而“拖”多了,便成了“病”。许多人把拖延理解为“躺平”,把其与逃避画上等号,其实拖延症的背后往往是焦虑、完美主义和自我施压,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内卷”。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想要“躺平”都是正常的,因为人不是每天都精力充沛的,偶尔也会偷懒或放弃。但如此表象下,人们“内卷”的诱因却完全不相同。

一部分完美主义者们总是想把事情做到十全十美,这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下手。他们通常是因为怕做错导致后果不堪设想。有完美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过于完美的想法会让我们耗尽精力导致我们变得更加疲倦和劳累。

正如焦虑症专家牟文婷博士所说,

“凡事过犹不及,或者说凡事都要有个度。”

如果热衷于完美的人们一开始就能学会把自己的期盼和标准降低,而不是总是想做到天衣无缝,事情也许并不是像想象的那么艰难。

对完美主义者来说,改变可以从身边得小事做起,只要抛开杂念真心投入地去做,琐碎复杂的事务也会变得清澈明朗,而焦躁的内心也会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逐渐回归平静。

还有一些人的焦虑感,来源于“包袱感”所带来的胆怯。他们可能是因为不会做、害怕做不好、或是牵扯到人际关系而产生了回避型拖延的情绪。这种状况往往出现在对复杂事务处理经验不足的青少年群体之中。

他们通常会为了GPA、考大学和其他课程而感到紧张。可能事情明明还没有发生,却会经常为一次失败而去浮想联翩。只要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在不断进步而自己的学业毫无进展,就会感到无比的内疚和自责。

情绪的包袱日渐沉重,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少,以至于逐渐忘记自己的优势和成功的一面,最终选择选择拖延来试图和平庸的自己妥协。

这个时候,找一个跟自己熟悉或信任的人来场深入的交流,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讲述焦虑的过程可以释放疲惫,重获轻松。比如很多大学里开设了学业生涯规划课,或者会给学生安排职业规划导师,避免一些大学生进校以后很迷茫结果就荒废大学时光

山外楼外楼,一山比一山高。

事实上我们不需要那么在意别人目光。我们只要有一颗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心就足够了。有些人只要注意力不集中就没有办法做事,越是这样想就会越焦躁不安。我们要从中调整自己的慌张、平静自己的心态、回到自我才能继续向前。有焦虑并非不好,它可以促进和提升我们的能力。有了焦虑就会有压力,有了压力就会有动力,这就要看我们怎么平衡这个焦虑。做什么事情都得有轻重。

更多详细内容,请收听一三博士和牟博士关于拖延症的访谈节目:

文章由Xinyi Hu根据“一三说 Ask Dr. Yishan”播客内容整理。

硅谷一三心理诊所的其他相关心理资源:

欢迎预约我们的线上线下服务

一三心理诊所地址:

885 N. San Antonio Rd., Suit O,

Los Altos, CA 94022

SF, NY, CO, SD Etc.

650-434-2563

Admin@Mindbodygarden.Com